Fe-Cu-C熱處理零件測試密集區硬度不足(見圖硬度測試密集區)
製樣步驟 |
所用耗材 |
耗材品牌 |
介質 |
切割 |
切割片CY20250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冷卻液 |
鑲嵌 |
通用型熱鑲嵌樹脂MW001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— |
粗磨 |
180#碳化矽砂紙 GSZ-C20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水 |
精磨 |
金剛石研磨盤 GD-Dia 1200#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9μm金剛石懸浮液 DS001 |
粗拋 |
拋光布帆布PCF20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拋光潤滑冷卻液TP-LQY-BLUE+9μm金剛石懸浮液 DS001 |
精拋1 |
拋光布絨布PCR20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拋光潤滑冷卻液TP-LQY-BLUE+3μm金剛石懸浮液 DS001 |
精拋2 |
拋光布絨布PCR20 |
d88尊龍AG旗艦廳手機版TRUER |
拋光潤滑冷卻液TP-LQY-BLUE+1μm金剛石懸浮液 DS001 |
腐蝕後200X 腐蝕後800X
一、 經過金相分析,得出如下結論:
腐蝕後,組織由少量馬氏體和貝氏體,以及較多的致密珠光體組成;
二、原理:
1. 熱處理的基本原理是將零件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以上,使材料組織實現全部奧氏體,如有必要可以在此時實現滲碳的功能。
然後再以快速冷卻的方式,實現對相組織轉變的重新優化,目的是避開珠光體與貝氏體區域,而實現馬氏體的轉變。
材料奧氏體化的溫度一般在900°左右,如果碳含量或合金含量高的話,奧氏體化溫度可以適當降低至880°,而合金含量低
時則需要提高至920°。
本次分析零件的奧氏體化溫度控製在850°,處於奧氏體化所需溫度的下方,零件無法實現充分的奧氏體化,進而在後續淬
火時不能實現充分的組織轉變。
2. 一般來說在奧氏體化時,需要碳勢氣氛對零件表麵進行補充滲碳,以確保後續冷卻時表麵能進行充分的馬氏體轉變,進而
提高硬度和強度。
碳勢的控製以0.8%為基準,碳勢太高,則易於出現高碳的殘餘奧氏體,如碳勢太低,則無法實現馬氏體轉變。
本次分析的零件配方碳含量為0.6%,燒結後實際化合碳應該在0.5%左右,而熱處理碳勢為0.55%,基本處於碳勢保護的水
平,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滲碳,
因此,在淬火時馬氏體相轉變的動力不足,而轉變為致密珠光體。珠光體的綜合力學性能遠低於馬氏體。
3. 由於粉末冶金零件為多孔狀態,碳勢的滲入與孔隙表麵有直接的關係,淬火時的組織具有隨機性,因此出現硬度的異常波動
會比較正常。
三、推薦:
1. 提高奧氏體化溫度即熱處理高溫段溫度至890-910之間,確保20分鍾以上的高溫段保溫時間。
2. 提高熱處理碳勢隻0.7~0.8%之間,確保零件充足滲碳。